关于刷机学入门(2018年版)
最近几篇文章的评论看的有点郁闷,感觉是很多读者的操作系统太老,没能及时更新,就像win95无法识别OFFICE2010,干脆判断为恶意软件或者病毒。想起两年前曾扯过一篇刷机学,点开一看太杂太乱,就简单重写一下吧。
1、刷机的价值
1.1人生原本就是在不断刷机。从呀呀学语,到吃饭穿衣,到读书考试,到学车电脑,又有谁是天生就全都会呢。
1.2周边的紧密节点,决定了所处的社会阶层。富豪权贵在脑容量的生物学意义上,与普通人并无显著差别,但在信息、信用网络上的等级,差别巨大。起始高度可以是爹妈给的,后面就不完全是了。成功大概是刷成更高层级上的稳定节点,幸福大概是与亲密节点沟通无碍。
1.3 好的操作系统,经常更新补丁包,再跑兼容的应用软件时,就很流畅,没那么多程序冲突乃至过热死机,和周围节点的沟通也更少误会和掉线。连不上或者不靠谱,就容易掉下去;争吵不断,就容易痛苦沉默甚至决裂。
1.4从整体角度看,文明、秩序和财富,几乎完全靠着代代刷机而得以传承,不竭力维护则自动倾向于堕落回原始自然阶段。文明人、罪犯、食人族、圣战者、红卫兵,你我,以及你我的宝宝,在出生时几乎没什么区别。
1.5早期预装非常重要,此后刷新底层系统难度很高、成功概率很低。每年分别出生在美欧日现代文明网络、汉语网络那各自一千多万人,与每年出生在真主至大网络那几千万人,基本由其20岁前的预装决定。引发世界大战导致数千万人死亡很容易,改变数亿人的云存储,则难的多。
2、中国特色的三代操作系统:
2.1 第一代操作系统强调的是阶级斗争,不怕牺牲,目的是培养最好用的底层兵员。在79年后,这套操作系统基本被弃用,但那时,1960年以前出生的3亿多人已经成年了,2.3亿六零后中的大部分,也预装了六七成了。这四五亿人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认知冲突,多数是或多或少的部分的更新了,留下的那部分驱动,是许多社会层面或者家庭层面很多观念冲突的主因,也导致众多专门针对系统漏洞而开发的吸血型生意流行,简直防不胜防。
2.2 第二代操作系统是一次重大转型,抛弃了阶级斗争,转而以培养建设者为中心,从80年代起开始批量预装。70后那2.1亿人,以及60后那2.3亿人的后半部分,还有80后那2.3亿人的前半部分,未读过大学的或者没在市场中冲浪的,受这个版本影响最深,总数也是四五亿人。
2.3 在2000年以后,整体预装的版本有不少微调,再加上互联网普及、高等教育接近普及,生活和信息的复杂度也远非此前单调时代可比了,这导致85后、90后、00后的那四五亿人,就已经超级复杂和多样化。除了在校读书,还没经历过现实冲击、也未感觉到需要更新的小朋友们,其余毕业两三年以后的人群,不适合再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城乡出身等条块,分出大概的群组来区分特性了,有这区分的念头,就已经接近知识的狂妄了,要尽可能的摁住这种冲动。
对于旧版的操作系统,倒是颇有心得。尤其第一代的非常好识别,他们总是习惯性的迅速把话题归类成黑白/敌我/中外/左右/对错/胜负等两边,需要付出很大的算力,才能摁住这些习惯。努力的就事论事,努力的中立平和,努力的分辨现象与逻辑,事实与愿望,概率和随机,相关和因果。碰到多个主体(比如政府、央行、企业、居民)、各自局限条件、多种行为逻辑混一块儿时,基本就宕机了,或者挑出最像坏蛋的一个,骂一句走人。
我父母就是那一代人,心得是,最好是慢慢讲故事,一点一点儿的把冲突最多的部分更新,更新一块儿就近乎一劳永逸。其他态度和方法是很难奏效的,还是会不断的窜出来干扰各自系统的运行。
当然,第二代操作系统下的读者,搞清楚这些也相当累,大多是跳过去。不过,每碰到一次认真的讨论,还是能刷新一点的。他们最常见的习惯,是把自己刷过的知识看的过重,缺乏对知识理论自身的判断:这个知识理论的内核是什么?适用哪些范围?它在理论方面的对手是啥,有没有被替代,为什么被替代?
因为多数人毕业之后,除非从事研究或者极强的好奇心才会去跟踪,或者在现实中不断的被否定、不得不继续寻找,否则,已经刷上的,就会一直用,不到失灵的时候不会怀疑。
3、知识的分类图谱
这里所提到的知识,是特指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对一些现象或者因果的解释,并不单独存在一些“知识”物质,存在于地球或火星上,供谁单独发现或者独占。有些知识经由语言在紧密节点之间传递,比如妈妈教会孩子用筷子,读书有多重要。有些可以记录于纸张、磁盘和光盘,成为云存储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则经过媒体,时刻流变着。
后两者与受众所在的国度、语言很相关,比如英语在美国和印度,以及英语和波斯语共享的知识就非常少。在国内中文世界,前面提到,有四五亿人保留了大量一代操作系统的碎片,有四五亿人保留了二代操作系统,所以也出现了知识、视野的分层,以及大量的敌对和争吵。
大致捋一遍知识的图谱如下:
3.1知识是在人们不断的交流中进化、完善、替代或者竞争的,并影响受众的行为。为什么会打雷下雨?原来中国人说龙王召来雷公电母,朝鲜人越南人印度人则各有一套说法,直到气象学出现后,逐步替代掉了各种旧版。
3.2 物理化学领域的知识一旦发现,就很少争执。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煤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对于各种自然现象的无数种说法中,解释力最强、预测力最强、相容度最高的那部分,已然构成了自然科学体系,几乎横扫了所有的学术共同体和教材,看不到伊朗物理学或者埃及化学一说。
3.3 但人类和社会相关领域,就复杂的多了。首先是其中夹杂着大量规训(你应当遵守法律或者教义)、愿望(我希望实现邦联制)、价值判断(社会主义是先进的),有些是便于人们快速理解遵守社会规范而高度简化的还好。其次即使是解释类的知识,也夹杂大量政治正确、政府权力或者公共资金(比如中医)、门派争执等污染冲突,再加上商业推广、公共媒体和受众习惯的选择(是的,是媒体和受众在选择你容易接触到的知识,详细略过),使得噪音无处不在,清晰的解释力强的知识,可不像物理学那样突出,很多需要深挖和比对。
3.4 知识的进化和范式转换,也值得留意分辨。例如经济学工具就曾大规模渗透其他社会科学,通常是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新一代学者们,依靠本科时装备了的经济学视角工具,再熬到发论文被认可 — 因为人文学科之间经常挺封闭的。
3.5 目前正在发生的新一轮知识革命,来自于生物学和进化论的工具开始被新一代研究者开始使用。他们不满足于把“个体理性”作为起点,而是去探究“个体为什么不理性”。最早是 道金斯 提出,人是基因的造物;观念和学说则类似另一种自我复制、传播变异的“虚拟生物”。随着近几年基因科学和脑神经科学的进步,基于实证的研究也开始四处攻城掠地了。
扯远了….
按我现在的分层,第一层是神经、大脑、认知、情绪等研究个体的领域;第二层是群体行为,经济、投资、管理、历史、政治相关的研究,第三层是科学哲学,就是各派理论们的靠谱度、互相之间的竞争、演化和嵌套等,用于识别每一层、每一细分领域的进化谱系,知道哪些看似有理,其实是害人的大坑
作者:学经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