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工作中常见问题
1. 成了纯粹的传话筒
可能是源于对产品经理这一工作神圣不可侵犯的误解,在刚接触产品经理工作之初,急于有实际的需求来执行。当接受到其他部门的需求后,内心深处想着终于要干一出天翻地覆的大事来了。
于是乎,火急火燎完全不经过大脑的来直接执行,压根不去分析功能本身背后涉及的业务、逻辑、什么角色在使用等等。
最终,成了一个纯粹的毫无主张的会话筒。
2. 重功能轻逻辑
由于对公司核心业务缺乏认识和了解,在接受到需求时,往往侧重于需求本身对外的表现形式,比如:视觉、交互这些,但往往忽略了最为核心的需求本身-用来解决怎样的问题。
在这此情况下,往往把页面做得天花乱坠且内心对自己佩服的五体投地,但上线后却发现用户压根不买账。
3. 有评审无跟进
产品经理都知道会有需求评审,拉上一大帮人开会开会开会。但貌似需求评审以后,所有的事情就已经结束了。后续的更细致的跟进呀优化呀之类的,和自己完全没关系一样,最终导致研发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
4. 上线后就撒手不管了
终于上线了,终于上线了,终于上线了。感觉上线了就解脱了一样,再也不愿回头正眼看一下自己做的东西,有BUG也不管直接抛给研发人员,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分手了就别再找我”。
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做,才能输出更好的产品
1. 接到需求后,搞清楚来龙去脉
当产品经理接到需求后,请列出以下几个问题点,并找提需求的同事进行沟通确认,确认无误后再内部进行沟通确认:
- 此需求是基于怎样的背景提的-核心的问题点是什么;
- 原来的解决方案是怎样的,原来的解决方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 新的解决方案是怎样的,新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如果不能,是否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不建议操作;
- 如果确认可行,那么此功能是基于原有系统哪个流程的,这个流程是谁操作的,操作人对此的使用感受是怎样的;
- 除此之外,还关联哪些流程,所关联的流程是否涉及到其他同事操作,如果是那么他们对此的使用感受是怎样的;
- 找每一个关联人确认-每一个具体的细项,如果涉及到资料、那么要确认都需要哪些资料、资料哪儿来到哪儿去,并站在整个系统的角度上来考虑此功能如何更好的实现功能;
- 同时,这里也有可能涉及公司之外的需求,就更需要确认需求在传达过程中的精准性。
2. 确认需求后,画一个清晰的流程图
需求确认后,针对需求做一个清晰的流程图,有几个核心:
- 基础的全局流程图;
- 所变更的需求具体都在流程中的哪一些节点上会有体现,具体体现的内容都有哪些;
- 站在操作人的视角上再做一个基于操作人的流程图,比如我是风控,那么我的流程就是-收到审批的单-审批,然后流转到下一个流程;
- 流程中存在哪些潜在的异常情况,这些异常的情况出现的话要如何处理。
3. 评审并全程跟进
在需求评审后,还需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 产品经理与研发人员在评审之外,进行一对一的更为细节的沟通,包括每一个正常或异常的流程,以及所涉及的每一个更细微的细节,并从中确认需求及实现方案;
- 在研发周期内,每一天都需要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确认,了解当前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沟通解决;
- 提测试后,产品经理在每一个测试周期均需第一时间进入体验,每个周期至少要测试3次以上;
- 上线后,第一时间在正式环境进行操作和体验,确保线下也无误;
- 提交至需求方进行体验,并收集体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在对接群里,收集所有使用者所反馈的问题,以周为单位进行输出至研发侧;
- 研发同事以周为单位对所反馈的问题进行内部的梳理,并提出后续过程中好的解决方案;
- 依次循环。
4. 以周为单位收集并沟通存在的问题
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定期的问题沟通和讨论,形成良好的正向解决途径:
- 产品经理以周为单位收集所负责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并汇总输出至研发团队;
- 研发团队在收到汇总后,内部先进行沟通和讨论,确认后续的优化措施;
- 产品+研发团队集中进行问题的沟通,确保后续产品质量的提升。
所述一切,均为产品经理最为基础的素养。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不过正如我《瞧不起的基本功,筑不起的摩天楼》里所写的:
咱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还是做好手头上的事情。
最好,如何做好呢?
无非是—数量上:日复一日的极度无聊的重复;思维上:日复一日的极度无聊的思考。
最后以《失控》第三章有心智的机器第三小节众愚成智中的一段话结束:
先做简单的事,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在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次,不要改变简单事物,让新层次像简单层次那样准确无误地工作。重复以上步骤,无限类推。
作者:杨俊,公众号:最污运营(ID:zuiwuyuny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