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时候以胖为美,现如今时过境迁,杨贵妃这体型已经不吃香了。总想着穿越回去的姑娘,咱们也得实际一点。对于纤细的魔鬼身材,多少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啊。
但减肥这个事儿吧,伤心归伤心,也不要被忽悠了。嘴上可以把减肥当口头禅,但咱这心里得明白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减肥。
各种机构啊,最喜欢用BMI指数来衡量你的胖瘦程度,也就是身体质量指数。它的计算公式是体重和身高的平方之比。但是呢,这只是很宽泛的衡量指标,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它会造成很明显的误导,因为它对人体的脂肪分布情况没有任何预测价值。比如说,同样是身高1米8,体重200斤的人,他们计算出来的BMI指数是一样的。但他们极有可能一个是满身褶子的超级大胖子,而另一个是你英俊潇洒的健身教练呀!
目前比较科学的手段是在BMI指数的基础上,结合体脂率和腰臀比这些参数来对一个人是否肥胖进行评估。体脂率听起来挺高精尖的,必须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检测,而腰臀比就比较直观了,一卷皮尺就能搞定。在至少利用以上三种指数综合评估以后,我们才能说一个人是否真的肥胖。
那么,在临床上如何认定肥胖呢?
一般临床说的肥胖和我们觉得需要“减肥”的那种“胖”有着非非常大的不同。比如我们简单看BMI指数,只有BMI达到25以上的人才会被认定是“肥胖”,什么概念呢?按男性平均身高 1米75来说,他的体重应该至少达到156斤才行,而女性,平均身高 1米62,那体重就应该在130斤以上了。
这么一来,现在在听这条语音的朋友里,真正的“胖子”应该是不多的。虽然国人的整体数据现在一点也不乐观,据统计,国内肥胖率已经超过了20%。
话说回来,就算符合了临床的“肥胖”标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被医生要求接受系统的治疗,包括运动啊、药物啊、手术啊这些,最多是让你注意多锻炼、改善饮食什么的。听起来很简单是不是?但其实,这两点恰恰是胖子们无法做到的,他们宁愿尝试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比如吃药啊、抽脂啊,也不愿意“迈开腿、管住嘴”。
但哪有这种好事儿呢?吃片药就能解决问题吗? 那世界上早就没有胖子了。
但是有胖子、有企图吃片药就瘦下来的胖子、有害怕变成胖子的瘦子,只要这些人在,减肥需求就在。有需求就有供给,庞大的减肥药市场就这么诞生了。
如果我们仔细查资料就能发现,所谓的减肥药物其实并不少。首先我们要分清,它们大多数是临床上用来治疗肥胖症的,这和我们自己认为的需要减肥完全是两种概念。俗话说的好, “话可以乱说,药可不能乱吃!”。
我们再来看,假设确实符合临床上肥胖症的症状,需要吃药治疗的情况。药物的获批是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的,但因为人体环境个个不同,不好说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那现在我们再回头看这些肥胖症药物。实际上,所有这些获批药物的试验数据和实际效果都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的。原因是,肥胖的本质是脂肪的堆积,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宏观上药物缺乏特定的目标,不可能对所有脂肪细胞都来一次攻击性“化疗”,得不偿失。那么药物作用的思路就必须从微观上考虑,因此,可以把目前的主流减肥药分为以下几种:
1. 食欲抑制药
2. 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
3. 抑制吸收的药物
4. 其他一些可能对体重产生影响的药物
微观的思路也有问题,就是风险难以控制,比如说会造成一系列并发症,而这恰恰是目前一些肥胖症药物的副作用,甚至是这些药物被禁用的主要原因。有些确实挺严重的,比如可能导致抑郁甚至自杀倾向。花费成千上万去买药,还不如多运动、少吃点呢。
说到减肥,那真是一把辛酸泪,其实这是对自制力和意志的考验。管住了嘴,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体重增加就是纸老虎了。实际上,大多数自以为的“胖”远没有达到需要治疗的地步。而减肥药里充斥着太多的商业噱头,无所不用其极的推销商品,是很不道德的行为,也很可能危害健康。想用一种神奇的药物就达到减肥的目的,实在是痴心妄想。
所以,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本文来源:公众号“知乎日报”(先自己测一测,你真的需要减肥吗?)音频稿:吕黎讲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