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到了优秀产品经理和产品小白之前的区别。对于需求的思考方式,看到的问题的范围和影响面,解决方案的合理性,最终产出是产品方案。需要依赖更多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洞察力、同理心、逻辑力、认知水平和驱动力等等。下面聊下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
逻辑能力决定了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现在看到好多人都想转产品经理,觉得门槛低,又不需要懂技术,人人都能当产品经理。但其实我真想说逻辑能力不行的人真的不适合做产品经理,否则真的坑己坑队友……
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就像前面提到的分析需求时候要分析需求场景、用户特征和需求价值。不管工具产品还是业务产品,产品设计时候一定要梳理好流程。
工具产品可能涉及系统少,也要梳理好用户操作流程;而业务产品不仅仅梳理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梳理业务流程,有时多系统配合还要系统流程、数据流程。
梳理流程就会涉及到边界,产品经理不仅要考虑流程的合理性,还要考虑边界情况。就拿业务产品来说,首先要有业务流程,通常会涉及主流程和分支流程,而主流程就是我们正常流程,而分支流程就是一些异常流程,而每一个流程都需要有闭环。
产品的主流程梳理清楚了,但是你看到的只是产品冰山一角,还有海面下各种情况的异常逻辑。任何一个产品功能逻辑,都分为主逻辑和异常逻辑。就得需要产品经理去思考不同场景下的不同流程的不同节点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做一个新产品还算挺好的,当你遇到是在别人已有的系统产品上去叠加功能。比如你的系统产品经过不断叠加,各种逻辑依赖一层绕一层,现在又要上新的功能,而这个时候你更是要把可能涉及的逻辑依赖又捋一遍,又要考虑新功能的影响面。如果线上app存在老版本,还得去兼容老逻辑等等。
产品经理们当然要花时间设计精妙的产品逻辑。如果逻辑能力不行的话,一个完整的用户闭环都很难考虑得到,更别说涉及复杂的系统逻辑依赖。
另一方面,产品经理日常工作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产品方案设计上,而是在沟通,起码50%以上时间不是在沟通就是在沟通路上。
就拿一个产品功能设计流程来说吧,首先你要跟你的需求方沟通需求,如果产品方案涉及外围系统配合还需要找外围系统沟通,输出产品需求文档跟开发测试评审沟通,功能测试联调需要沟通。产品流程外,平日汇报、组织汇报等等也算沟通。
这就需要强沟通能力。在与人沟通时候,如何把话说得简单明了,让别人能够明白想表达的东西,甚至能够轻易接受。沟通能力不是说你很能聊能扯,而是如何沟通时候提高效率。平日工作大家工作这么多,不能快速效率地沟通完,那会很耽误工作效率。如果1分钟内能说完的事,非得说了10分钟,恐怕没人想搭理你。
如何理解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
关于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百度百科上这么定义: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沟通能力包含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
逻辑这个词日常被提到很多,但如果真的问逻辑能力是什么,恐怕挺多人很难去解释得明白。即使我们受到这么多年的教育都在培养逻辑性。不是我们没有逻辑,而是这个定义实在太抽象,导致我们很难用日常事物关联对应概念。
逻辑思维大体可以归纳为这几种:归纳演绎、抽象推理、系统性(结构化)思维、辩证思维。这四种逻辑方式详细展开来讲都成了市面上讲诉逻辑的书和文章。
你去问一下提升逻辑能力应该看什么书?估计都推荐大众公认的推荐书籍《金字塔原理》。
浓缩版归纳总结:
一个模型:背景、冲突、疑问、答案(S-C-Q-A)
二个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推理的方法)
三个逻辑: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思考事物相互关联需要满足的逻辑)
四个特征: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表达的逻辑)
我刚上大学时候管理课老师推荐了这本书,当时不仅看了《金字塔原理》,还看了《麦肯锡教我的思考/写作/谈判武器》,但当时除了记住几个概念和做了笔记导图,并没有真正能够应用在学习和生活上。
因为《金字塔原理》本身内容引用的多是离我们生活偏远的案例,加上理论较多,作为工具书还是比较枯燥无趣,不那么容易理解。从当时不好理解,到现在觉得还可以理解,那这边过程和心得就可以拿来谈谈。
逻辑是种能力,沟通属于技巧。沟通属于逻辑之上的技巧。能力和技巧的区别在于能力需要长时间积累,而技巧能够很快参悟。逻辑还需要一定的认知,而且经过多年的教育和思考方式,逻辑能力已经形成和逐渐稳固,这个挺难改变。
主要谈下沟通这种技巧吧。先划个重点,我先说下有效沟通一些要素,让我们达成一些共识。
- 有效沟通的前提:沟通内容能在沟通者同一认知水平上。
- 结构化思维、逻辑递进让人更加容易梳理思路和记忆。
- 人在接受外界信息的时候,大脑会对信息立刻进行思考和处理。
前面两点都比较好理解。要是现在有人跟你说你不懂的东西,这哪叫沟通,简直噪音;要是有人跟你说了一堆东西,信息散乱,没有关联,听了一会你很快忘了前面说啥了。第三点比较关键,是决定了你沟通时候采取的策略,决定先说结果还是过程。
就比如下面这句话。“哎,我想跟你说个事,你看过马云在阿里日上说的那个雷人的kpi新闻了么。”一个人接收到这种沟通信息后,就马上进行处理。
“我想跟你说个事”,脑子就已经会注意说想听什么事了。
“马云在阿里日上说的那个雷人669的kpi”,首先先“处理”马云、阿里日、kpi这些基础认知,若是跟我们父母(对这三个词没认知)说这句话,可能就完全听不懂了。默认都有这三个词共识后,才会好奇这个雷人669是什么。(只听说过996)…
这大概说的接收外界信息会进行思考和处理。
明白这三个沟通要素的本质后,现在你再看看金字塔原理的模型:背景、冲突、疑问、答案(S-C-Q-A)。还有李叫兽有篇文章教如何写流畅文章:创造缺口、顺应读者的疑问、制造启发干。其实这些方法论本质上都在教导如何引导读者疑问和思考,进而能够让信息传达得更有效率(加深印象)。
当你在学习或模仿的时候,要是能理解这些沟通要素,你才能更快地去理解别人所谈的方法论。你自己也会在日常工作生活注意到有效沟通技巧,慢慢也会有自己的方法论。举几个产品工作中的例子吧。
a)在组织项目沟通会时候。一定要先讲此次会议的目的,然后才去讲项目背景、谈流程、再谈方案,最后还要总结会议结论。先讲目的,是为了让会议成员能够知道范围和带着思考参加会议。讲背景是为了能够同处同一认知水平。否则,当你遇到有些会议主持人只顾自己讲,参会人都没法抓住重点,有些项目干系人甚至到会议结束还不知道到底要干嘛。
b)产品跟开发沟通问题或者需求,因为岗位存在认知和思维差异(就像大多数入门产品都会问的“产品经理到底需不需要懂技术”)。主要还是求同存异,先确定共同认知的,然后再讨论分歧。如果还是有表述差异,再找共同能够知道的事物进行类比。
c)产品在跟领导去汇报紧急项目方案。当你跟各个外围系统对接讨论确定方案,发现在期望日期上方案只能折中,在这种情况下跟领导汇报。要把完整详细的方案先汇报清楚,然后才会说出因为资源时间这些要求,采取的折中方案,以及折中方案的影响面以及后续措施。如果你只汇报折中方案,那领导一边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发现有更好的方案,就会质疑产品经理的考虑不周等等。
以上,你想有效沟通的时候,你用同理心去感受下说出来的话对方能不能很快接受,以及听到这句话会想什么,是否达到了你的沟通目的,这样大家沟通效率迅速。
如何提升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
就像上面提到的,现在市场上关于逻辑和沟通的方法论已经挺多了,而且都很专业,这里就不硬谈了。归纳演绎、抽象推理、系统性(结构化)思维、辩证思维都可以尝试去了解,然后练习。不过想说的是一定不要硬背概念,而是转化成自己可以理解和表述的东西。不过就问个人感觉而言,输出是最好的练习。
现在我们不缺学习材料,输入很方便,带着手机何时何地都可以。但是输出却是很难,输出需要将一个东西理解透了然后带着自己的意识加工,才能面对不同水平认知的人也能表述清楚。如果一味的输入,没有自己的思考,那在这个信息充斥的时代很快就会遗忘。
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刻意去练习也都可以。发邮件时候,斟酌字眼,顺序逻辑。看完一篇文章/一部电影,如何表述给朋友听。平日所思,能够梳理思路形成笔记或者文章。就像我现在也是为了输出而去思考。就像在写这篇文章前要思考文章的构成,想要表达的东西:
(1) 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交代背景,工作时候需要的地方)
(2)如何理解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明白重要性了,就需要了解定义、边界和本质,能够更好的运用)
(3)如何提升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一般都谈方法论,怎么样做才能提高)
尽管现在表达还会有所欠缺,想表达的结构思考需要斟酌,但慢慢地,想法和思考能够写成文章力,速度也在提升了,这应该就是进步了吧。
作者:拾贰团长,文艺心没文艺范产品新人。上文如有不正,请不吝请教。欢迎评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