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社交恐惧变成优势
我们都知道,内向性格的人不敢当众演讲,不善于融入集体。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合群,有社交恐惧症。微信公众号“千古刘传”最近发了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社交恐惧,作者说其实社交恐惧也是可以转变为个人优势的。
文章第一个观点是说,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社交恐惧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的。
这很好理解,你想,一个原始人看见狮子老虎根本不怕,也不跑,这样的人被吃掉的概率就会很高。所以说那没有恐惧基因的人,就会被自然选择淘汰掉,只留下我们这些会恐惧的人。所以,恐惧是一种生存适应策略。
社交恐惧同样也可以从进化论的角度解释,比如说,婴儿害怕陌生人,是因为在原始狩猎部落杀婴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婴儿见了陌生人就嚎啕大哭,这样可以让妈妈听到,就能保护自己。所以,社交恐惧也是一种生存适应策略。它对我们有利,不是缺陷,更不是病。
文章的第二个观点时说,怎样才能和社交恐惧做朋友。有四个方法。
想要和有社交恐惧做朋友,首先一点是要转换观念。根据我们前面说的,社交恐惧不是病,是一种很正常、很普遍的心理。还有就是社交恐惧和性格的内向外向没有必然联系,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外向的人有时也会很冷静,在某些场合不会多说话。有些内向的人也会人来疯地情绪高涨。所以说,我们不要简单的以为有社交恐惧的人就是内向的人。
第二是要控制社交距离。实际上,有社交恐惧的人,通常在熟人面前会变成话唠,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社交距离决定的,社交距离是指两个人关系的远近,而不是物理距离的远近。比如说,你和你的爱人即便分居两地,社交距离也依然很近,但是你的公寓里搬来一个新邻居,即便门对门,你们的社交距离依然很远。所以,控制好社交距离,就能降低社交恐惧带给我们的影响。
第三,选择异步交流模式也能避免社交恐惧。什么叫异步交流呢?比如说,聊微信、发邮件等等,这些不需要你及时回应的沟通方式,就叫做异步交流。而那些都需要你及时回复的,比如说当面沟通、打电话、视频聊天等等,这些是同步交流。有社交恐惧的人,应该多选择异步交流,这样可以避免及时回复的焦虑和紧张。
最后一个方法是按需外向。意思是说,按照需要的场景让自己变外向。这是一种社交技能,想要做到按需外向,你要做到两点。
首先,你需要储备很多交流素材。比如,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观点,这些素材最好和你擅长的知识领域有关。再比如,各种各样的客套话,比如“多多指教”啊、“很荣幸”啊,等等。然后,准备好素材之后,你就可以开始训练和人多交流了,先从社交关系近的人开始,等适应了之后,再和陌生人交流。通过联系,我们就可以克服社交恐惧症。
文章的最后一层意思是说,社交恐惧也是可以转变成优势的。作者给了四点方法。
第一个是利用社交恐惧孕育创造力。我们都知道,创作优质的作品,需要长时间的独处和思考。有社交恐惧的人都喜欢独处,独处能让人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中进行创作。所以说,在孕育创作力上,有社交恐惧的人更容易沉浸下来,相比喜欢热热闹闹的人,这反而成为了优势。
第二是可以把独处变成高质量的社交。比如说,独处的人往往喜欢看书,读书其实就是一种异步单向的社交。通过阅读牛人的书,和牛人进行跨时空的社交。读完一本书,就相当于和这个牛人单独相处了很长时间,不仅了解了他的观点,还掌握了他观点背后的思维框架。
第三是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在社交中可以占据社交优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喜欢独处的人,他们往往会更关注自己的内心,有更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社交关系中占上峰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有社交恐惧的人,往往会更有价值。真正有意义的社交,是价值交换。比如,很多作家和艺术家都是内向的人,但他们的作品广为传播,因为各种商业机构都会找上门来和他们合作。所以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与其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犯愁,还不如专心打磨自己的技能,只要能做出成绩,你就会成为强势的资源,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和你链接。
最后总结一下,社交恐惧不是病,它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如果你有社交恐惧症,也不要担心,学着克服它,甚至把它转化成你的优势。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千古刘传”(如何将社交恐惧变成优势?)音频稿:安迪讲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