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巴菲特的时候写下的读书笔记–《滚雪球》笔记 我说吧 2013年9月21日 Leave a Comment on 学习巴菲特的时候写下的读书笔记–《滚雪球》笔记 Posted in 金融经济 下面的这篇文章是我几年前学习巴菲特的时候写下的读书笔记,我觉得《滚雪球》是每一个做投资的人都应该研读的书,不管是做股票投资还是一级市场的VC、PE,投资说到底是和人性抗争的艺术,而人性的本质是恐惧、贪婪和懒惰,巴菲特是这方面的大家,是能够真正做到“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的人。 ======================== 此刻,巴菲特刚刚完成了他和苏珊汤普森的婚礼,并且在拉斯维加斯度过了他们的蜜月。其时,密苏里河的洪水淹没了奥马哈的上游,作为国民警卫队一员的巴菲特被破例在其他队员在泥泞中跋涉的时候,在邓迪长老会的哥特式神殿里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 苏珊之前的巴菲特,经历了人生大部分的挫折。这个嗜钱如命的家伙,在6年级时即完成了他最早的原始积累,但是,一连串的投资只能用失败来形容:投资加油站,投资克利夫兰毛纺厂、里丁煤铁公司。 在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格雷厄姆的言传身教之后,21岁的小巴本是信心满满地投身于他的百万富翁计划的。他希望去导师的公司上班,哪怕不要钱,但被拒绝了;在父亲的巴菲特福克公司被迫从事他并不喜欢的座市商生意。 是苏珊的出现改变了他。“在回到奥马哈的第一年,能让他感觉舒适的主要是他的未婚妻”,“她知道他需要的主要是被爱的感觉,以及从不被批评,而且他还需要感觉到自己在社交方面也会成功。” 而此前的小巴“觉得自己形影只单,是个社交低能。但实质上,我是把不准生活的脉搏。” “苏珊就像我的父亲一样对我影响很大,甚至大过我父亲的影响,用不同的方式。我身上有很多自我跋扈的东西,她能解释,而我不能。她让我感觉自己身边有一个拎着小喷水壶的人,而这个人将保证花儿的成长。” “我疯狂地需要她,我工作起来很高兴,可是我对我自己不高兴。她的确拯救了我的生活,她让我重获新生,这是和从父母那儿得到的一样的、无条件的爱。” “记住一件事,沃伦,钱不会让我和你的生活有太多不同,我们现在都将去楼下的自助餐厅吃饭,每天在一起工作,而且很开心。因此不要过于操心钱了,因为它不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有多么不一样。 1956年,62岁的格雷厄姆选择了退休,不甘人下的巴菲特也准备开始自己的合伙公司。这一年他的财富是174000美元,相当于2007年的1392000美元。合伙公司的资本金是105100,其中的100美元由小巴自己投的。 合伙公司的分成模式是: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赔偿损失的责任是无限的。1956年9月1日格雷厄姆公司的投资人经格雷厄姆的介绍,给了小巴120000美元,这是是小巴成为专业资金管理者的重要一步。 这一年的晚些时候,巴菲特的第三个合伙人公司B-C有限公司成立。小巴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50万美元。 在公司成立之初,为合伙公司集资才是巴菲特真正重要的事情。 1957年6月,巴菲特第四个合伙公司安德伍德成立,资本金是85000美元。 1957年8月5日,戴维斯夫妇和他的3个孩子用10万美元孕育了第五个合伙公司Dacee。也是从戴维斯那里,他第一次听说了查理芒格这个名字。 1958年5月5日,第六个合伙公司Mo-buff成立,资本金70000美元。 雪球开始滚起来了。 1959年2月,来自奥马哈最显赫家族的卡斯铂奥福特和他的小儿子来到巴菲特面前,他的名声已经在小镇传扬了,小巴的第七个合伙公司Glenoff宣告成立。 在这七个合伙公司的运营中,巴菲特仍然是导师格雷厄姆烟蒂理论的忠实执行者,他买的都是非常便宜的股票,完全是烟蒂,湿湿的还可以免费吸上一大口的烟蒂。 在格雷厄姆的理论中,“烟蒂”是指便宜又不受宠的股票,就像人行道上可以找到的那种细长雪茄被碾碎的烟蒂一样,被弃置一边。格雷厄姆擅长找到这些其他人会忽略的令人倒胃口的残留物,他能点燃它们,然后再满满地吸上最后一口。 巴菲特的起步,是我特别感兴趣的章节。这个无趣、嗜钱如命的家伙,那个巨大的雪球是怎么开始滚动起来的? 心无旁骛、把赚钱当命、勤奋、经验、非一般的专业、贵人—–形成口碑,不知道,这几个关键词能否概括巴菲特的成功之道。 在雪球开始滚动之后,年轻的小巴也变得更加雄心勃勃,在和桑伯恩公司董事会的斗争中,小巴最终获得了胜利。他不能容忍那些不称职的董事会成员用他的钱在会议室吞云吐雾而不负责任,经过紧张的资金筹集,巴菲特最终控制了公司。 巴菲特仍旧喝着百事可乐和爆米花,一边将头深深埋在各类股票组合的年报之中。合伙公司在此时也飞速发展着。 1960年,是巴菲特事业真正的分水岭,现金潮水般涌进合伙公司的金库。1960年8月15日,第八个合伙公司Emdee成立。 同年秋天,第九个合伙公司安投资公司成立。合伙的起步资金提高到了8000美元。 1961年5月16日,巴菲特的最后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霍兰德公司成立。至此,他的王国拥有了接近400万美元的资金,11个合伙公司,超过100名投资者。 1962年1月1日,巴菲特将所有的合伙公司装进了一个单个的实体—–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 到1963年,巴菲特已经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到这个时候,一些职业投资人已经搞清楚奥马哈这个叫巴菲特的家伙在干些什么,甚至一些从没有听说过沃伦巴菲特名字的人也开始搜寻他,他再也不用去吸引,更不用说去寻找客户了。 经过丹普斯特公司这一仗,巴菲特不仅获得全胜,也因为比阿特里斯全镇人民和巴菲特对公司的争夺,沃伦真的出名了。但显然,32岁的巴菲特还没有学会富有同情心地解雇别人,虽然获利丰厚,名声远扬,却还只是一个能赚钱的机器而已。 对运通公司的投资,让巴菲特在格雷厄姆思想德基础上有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尽管他们来自费希尔,来自芒格。 芒格比巴菲特更加愿意承担债务,交易的风格也更为犀利,在资产负债表之外,他更关心公司无形资产方面的内容:企业的的经营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竞争能力等。芒格觉得格雷厄姆的缺点在于,他认为未来更多的是危险,而不是充满机会。芒格开始努力让巴菲特撇掉格雷厄姆沉闷的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是弯腰捡烟蒂而只能吸上最后一口的苦差。烟蒂主义以生命终结而不是可以继续生存的价值作为判断依据。 不知道芒格的思想是否来自于费希尔,但费希尔的思想却实实在在影响了巴菲特。对运通的投资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关注股票的长期潜力,在定量基础上增加定性的分析。 通过运通公司一事,巴菲特拥有了后来他称之为“高度可能性的洞察力”,而这,突破了格雷厄姆的核心思想,因为运通公司的价值并不是来自先进、设备、房地产、或者其他可以计算的资产,如果有必要清算,它拥有的不过是对它的客户们的信誉。运通案也成为巴菲特到此时为止操作的一桩“伟大的生意”。不同于丹普斯特时期的粗暴、利欲,巴菲特意外地支持维护运通已经建立起来的“金融正直和责任”,甚至不惜让运通公司损失6000万美元。 也许父亲霍华德的去世深深的触动了他,父亲一贯的近乎偏执的正直性格在死亡来临以后变得更加高大了。在霍华德去世两个月后,巴菲特的头发脱落了。 1966年几乎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年代,种族隔离、越战、叛逆,在一片动荡之中,巴菲特雪球事业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虽然早在1965年他就有了将合伙公司关闭上锁并且扔掉钥匙的计划,虽然他在一年之前在合伙公司的股权资产已经达到了680万美金,但巴菲特并没有真正停下来的意思。他需要考虑的是,随着合伙公司资产的日益庞大和遍地烟蒂的日子的结束,他必须改变自己的投资风格:买进整个生意。 这些生意包括: 零售商霍克希尔德-科恩公司:与芒格、戈特斯曼的第一次联手,成立多元零售公司控股霍克希尔德科恩公司 联合零售商店:一家由本杰明罗斯纳经营的棉布商店 国民赔偿公司:完全崭新的生意类型。如果国民赔偿公司挣钱,他可以用这些收益购买其他公司或股票,而不是放在国民赔偿公司的地下室里冬眠。如果狮子把驯狮人吃了,国民赔偿公司也许需要钱去支付给驯狮人的家属。而这些钱可以从别的生意那里回到国民赔偿公司。 蓝带印花,一个生产优惠券的公司 伊利诺伊国民银行 奥马哈太阳报1969年1月1日 到1968年,巴菲特经7个人,10500美元资金的合伙公司发展到了超过300人、1.05亿美元的规模。 雪球已经如期壮大,而且还在滚动。可是,巴菲特却有了关闭合伙公司的想法。 “我知道我不想一辈子被超越一个投资烟蒂的想法完全占据,能够慢下来的唯一途径是停止。我不适应这个市场环境,我不想因为努力去玩一个我不理解的游戏而破坏相当好的记录”。 巴菲特的解散合伙公司,无非是对合伙人忠诚度的测试。通过一次次发出悲观的预期,巴菲特的合伙人变得越来越集中,因为在他看来,要做合伙人公司就必须有一系列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而不是短期的经济利益。通过对合伙人的清理,巴菲特个人趣味和商业野心也得以更加自如地展开,比如对《奥马哈太阳报》的收购等。他自儿时投资报纸时累积的对媒体的兴趣,得以用合伙公司来实现。这一志趣到《华盛顿邮报》达到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这次对合伙公司的清算,也间接助成了另一家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巴菲特合伙人的有钱人去了戈特斯曼的第一曼哈顿,那些桑迪不要的小鱼儿,巴菲特介绍给了鲁安。其时,他正与里克坎尼弗和西德尼斯特尔斯一起成立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并创建了专门接受较小账户的红杉基金(此红杉非彼红杉)。 巴菲特一生兴趣广泛,从孩童时代收集汽车牌照,一直到热衷对媒体欺诈行为进行改革,然而其中三个角色一直没有改变过。首先,他是不屈不饶的收藏家,不断扩张他的财富、人脉和影响。第二是布道者,在讲坛上传播理念,主要是投资的理念,因为在其他问题上,巴菲特总会显出他的笨拙。第三是警察,惩治那些坏家伙。最完美的事业就是能够使他同时集三者为一身:传道、扮演警察、同时又能像收银员一样收钱。而这个事业就是报纸。为了买进《波士顿环球报》的股份,巴菲特甚至打破了他多年来从不购买公开发行的股票的惯例,以低价吃进联合出版社4%的股份,使伯克希尔一举成为它最大的股东。 通过投资运通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多元零售公司、蓝带印花公司、韦斯科金融公司、喜诗糖果公司等一系列项目。就财富而言,巴菲特已经获得了完全意义上的成功,他和苏珊在伯克希尔的股份从原来的18%猛增到了36%,在多元零售公司的股份也达到了39%,蓝带印花公司的股份则从2%增加到了13%。通过关闭合伙人公司,巴菲特已经彻底主导了自己的投资命运,他已经成为了伯克希尔、多元零售公司和蓝带印花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从此,他不再需要过于顾忌合伙人的意见了,不再需要为短期利益和长期规划的冲突有过多的担忧了。 至此,他的投资哲学也开始形成。第一是自我平衡的经营模式—将浮存金转移到控股公司,以便他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内部反应和调整;第二就是组合的力量,因为浮存金和投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翻番。 通过福布斯杂志的报导和《超级货币》一书热销,巴菲特的个人声誉也达到了顶点。一个品位简单衣着比流浪汉好不了多少,类似“巴比伦清教徒”的“投资之王”诞生了。 当然,他的健康已经出现了问题,又一次差点因误服双份盘尼西林而一命呜呼。 他的婚姻问题也出现了。随着孩子们的长大,苏珊在家庭中的角色突然比的不再重要了,而清教徒的巴菲特仍然每天埋首于年报之中。苏珊在与初恋情人米尔顿布朗旧情复燃之后,又投身于网球教练。 但真正让苏珊和巴菲特婚姻完全破裂,则是在《华盛顿邮报》和凯瑟琳格雷厄姆出现以后。 从来没有一项投资。让巴菲特倾注如此多的心血和努力,就算是让他险遭滑铁卢的丹普斯特公司,还是给他带来巨大收益的运通公司。 在商业领域,以格雷厄姆的烟蒂理论为基础再加上费希尔的定性分析和芒格的大生意思想,巴菲特在运作的时候一直就是游刃有余。但是,一旦涉足媒体,面对《华盛顿邮报》这样一颗媒体皇冠上的明珠以及凯瑟琳格雷厄姆这样一个高贵优雅风情万种的媒体之王时,巴菲特几乎是投入了全部的智慧和精力,甚至不惜改变自己的原则。 在70年代之前,真正巴菲特形成影响的主要是三个人,父亲霍华德、导师格雷厄姆和妻子苏珊。霍华德带给他原则和道德,格雷厄姆给了他商业的方法,苏珊给他带来了自信。因为苏珊的出现,这个此前在社交场合屡屡被人嘲笑的乡下小子从此得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而不必面对外界的纷扰,苏珊如一个优秀的规划师,将巴菲特投资之外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然而,只有在买凯瑟琳的时候,巴菲特才愿意为别人做出改变。 为了能顺利进入《华盛顿邮报》的董事会,巴菲特特意安排凯瑟琳造访他在翡翠湾的别墅。他穿上为这次拜访新买的游泳衣,并且勇敢地和凯瑟琳一起跨入了太平洋中。当苏珊和孩子们看到这奇怪的一幕,全都笑得人仰马翻,因为这太不符合巴菲特的习惯了。 当然巴菲特最终顺利地进入了《华盛顿邮报》的董事会,摇身一变,从一个奥马哈的明星投资经理人,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家媒体公司的官方顾问。 凯瑟琳出身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尤金梅耶是一个犹太投资家和《华盛顿邮报》的出版商,母亲艾格尼丝是上流社会出名的交际家。这个家庭一直是华盛顿上流社会的中心,凯瑟琳也被称为华盛顿最伟大的女主人。在凯瑟琳的座上宾中不乏美国总统、西班牙国王、肯尼迪家族成员和保罗纽曼这样的大人物。他们在基梭山拥有一座粉中带灰俯瞰拜瑞湖的别墅,在第五大道有一套公寓,在华盛顿另有一座巨大的维多利亚式的房子。 当巴菲特第一次被邀请参加凯瑟琳的晚宴时,他进入的是一幢挂有“亚洲艺术品、雷诺阿的油画、丢勒的版画的房子,走进餐厅,青铜烛台上闪耀着锥形的烛光,与镶板的墙相映生辉,远远地核桃木餐桌上摆放着水经烛台和纹章瓷,闪闪发光”。 此情此景,与巴菲特先前的生活有天壤之别。这个来自布拉斯加州的乡巴佬投资者,尽管有福布斯杂志和《超级货币》给予的光环,仍然觉得非常不自在并备受打击。 尽管如此,巴菲特还是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凯瑟琳的晚宴中,不论这些活动最终让他看起来多么可笑或尴尬。他甚至喜欢自己的乡巴佬身份,并且很高兴自己被龙虾搞得狼狈不堪,他的天真的像大象一样的饮食口味在凯瑟琳一次次调教后仍然停留在汉堡、可乐和冰激凌。凯瑟琳那些有着贵族血统的朋友也渐渐习惯了巴菲特的方式,在他木讷和无辜的神态下的投资智慧,巴菲特也在不知不觉之间进入了这个他最为惬意的角色—–教师。 巴菲特和凯瑟琳的友谊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他们一起去参加商务会议,有时还去度假,到尼亚加拉大瀑布旅游。她不断因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给他电话,凯瑟琳则带着他上礼仪学校。人们常常在慈善活动上看到已经59碎仍然风情万种的凯瑟琳把她家的钥匙扔给46岁的沃伦,而且在公共场合也更加频繁地看到他们俩在一起的身影。 想想巴菲特以前是多么不喜欢华盛顿的生活,甚至不惜退学也要回到奥马哈的宁静和单调之中。“我看的很清楚,他的一些做法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这是芒格的看法。 虽然人们无法断定巴菲特和凯瑟琳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是当巴菲特极力去改变的时候,一定意味着什么。也许是对自己身份的确认?也许是要对抗自己内心的自卑?而这种改变导致的他与苏珊之间裂痕显然已经无法弥补,苏珊开始热衷于歌唱事业,搬离了奥马哈来到旧金山,开始了和网球教练的另一段生活,尽管他们始终保持了名义上的夫妻关系。 整整一周,始终沉浸在巴菲特的世界中,至此《滚雪球》的上部已经读完。 这个奥马哈的商人,这个无趣的赚钱机器,虽然我试图从他的经历中学习投资之道,但是,在内心里,我并不尊敬他。也许他真正领悟了商业的规律,把握了赚钱的门道,在生意的积分卡上标注的是成功,但是这与格布雷西耶斯在长跑上的成功又有什么区别呢?格布雷西耶斯在20年里创造了15此世界纪录,巴菲特在80年的人生里创造了50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财富最终都是要由上帝带走的,那么,巴菲特留给这个世界的又有什么?(当时比较无知,现在不这么看了) 显然,在下册,在80年代开始以后,巴菲特的雪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虽然巴菲特的方法仍然没变:评估投资价值,规避风险,保留安全边际,专注,做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让复利发挥实际功效。但50岁的巴菲特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尔街之王,他的财富也从1978年的8900玩美元猛增到惊人的6.8亿美元。 进入80年代以后,巴菲特的投资显然开始放慢了步伐。一方面价值投资已经深入人心,市面上不再有那么多的壳资源了,另一方面,巴菲特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奥马哈的乡巴佬投资人了,他的社交生活已经变得丰富多彩,除了继续与格雷厄姆保持深厚的友谊之外,桥牌、高尔夫和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更多地开始进入她的生活,他的个人圈子已经从芒格、格雷厄姆扩展到比尔盖茨和沙伦奥斯伯格,前者称为他后半生最重要的朋友,后者是她的桥牌搭档。在收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案中,正是和盖茨的旅行和与奥斯伯格的桥牌让他错过了这个心仪的项目。 B夫人、所罗门和长期资本公司是这一阶段巴菲特的重要项目。 巴菲特似乎特别得到女性的信赖和护佑。从一开始的多丽丝、苏珊到凯瑟琳格雷厄姆、阿斯特里德、奥斯伯格,再到B夫人,虽然青葱岁月的巴菲特并不擅长社交并屡屡受挫,但在成年以后,却越来越有女人缘了,并得到他们全心全意的帮助。“伟大的女性,照耀我们前行”,看来真是一句真理。(转) 请记住:我说吧博客 www.woshuoba.com Author: 我说吧